2021年6月24日 星期四

02 第2-2-1節 以 H2(氫氣)完成兩位諾貝爾醫學獎偉人未竟的志業


前言

本書的核心,乃是以氫氣(Hydrogen gas H2) 1931 1953 年前後兩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乍看似乎毫無關聯的醫學理論及貢獻作一完美的連接,接棒完成他們未竟的志業。徹底解決了人類疾病的根源細胞內酸中毒。



一、細胞內酸中毒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Dr.Otto Warburg.

公元 1931 年的諾貝爾獎得主為 Dr. Otto Warburg(見右圖),其貢獻乃是提出有關癌症成因的理論,他認為癌症乃是由於細胞內累積了過多的酸性物質所導致:Once a cancer has started it becomes now an INTRA-CELLULAR ACIDITY problem.The keyword here is ACID.

他認為癌症的直接肇因,乃是因為細胞內過多的酸導致 DNA 突變,成為分裂不受限制的癌細胞,癌細胞無法像正常細胞那樣的有效利用葡萄糖,產生 32 ATP 能量,只能利用葡萄糖行利效率低的發酵作用,因而產生更多的酸;Dr. Otto 得到諾貝爾獎 35 年後,他仍然堅持他所提出理論的正確性,他認為既使其他因素(如遺傳、壓力、自由基、反式脂肪、病毒等)都可能跟癌症有關,但癌細胞生壯大的直接肇因與細胞內酸中毒是絕對脫離不了關係的




Dr. Otto 有關癌細胞大量發酵葡萄糖的理論,已經被近年的正子掃描(PET)證實了,證明癌細胞所攝取葡萄糖的量比正常細胞多 30 倍,並且產出更多的酸,比正常細胞所產生的酸又多了 40 倍。

如果上 Pub Med 等醫學文獻資料庫,搜尋 Intracellular acidosis(細胞內酸中毒),可以得知現代醫學對於如何矯正 Intracellular acidosis 可說是一片空白,完全無計可施,只有少數幾篇文獻提到,當發生代謝或呼吸性酸中毒,導致血液中的酸鹼值過低(正常為 pH7.35-7.45)時,若使用碳酸氫鈉(NaHCO3)來矯正血液酸中毒,會使 Intracellular acidosis 更加惡化。

二、ATP 水源性生成水諾貝爾獎得主 Hans Adolf Krebs.

另一位 1953 年的諾貝爾獎生理與醫學獎得主 Hans Adolf Krebs,則係以發現克氏 TCA 循環(後人稱之為 Krebs cycle,克氏循環)而得獎。

Krebs cycle 有兩種重要生成物,一為 ATP,二為 H2O,其後世人只強調 ATP 的重要性,對於 H2O(Endogenesis water,內源性生成水),則迄未重視。 




本書作者的核心重點,就是闡釋如何經由利用氫氣(Hydrogen gas H2)來促進 Krebs cycle 的細胞內源性生成水大量產生,來達到解決 1931 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Dr. Otto 所指出的 Intracellular acidosis(細胞內酸中毒)的問題。


三、細胞內的酸毒來自何處?

1931 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Dr.Otto Warburg 因為提出細胞內如果酸性毒素累積過多,就會引起發炎,甚至癌症的理論而得獎,細胞內為什麼會有酸呢?

我們都知道,汽車引擎燃燒汽、柴油會排放出廢氣,我們人體也有引擎,人體的引擎就是細胞中的粒腺體,粒線體可以把我們吃下去的食物中的葡萄糖、脂肪酸、胺基酸、蛋白質燃燒後產生 ATP 能量,同時也會排放出廢氣二氧化碳(CO2)以及廢棄物,這些廢棄物有酸性也有鹼性的,燃燒葡萄糖會產生乳酸,燃燒脂肪會產生酮酸,但燃燒胺基酸蛋白質產生的 Ammonia 卻是鹼性的,不過二氧化碳(CO2)溶於水會變成碳酸,其他還有尿酸、檸檬酸、草酸等。

除了細胞內自行產生的酸性廢棄物,環境中的二氧化碳(CO2)濃度過高也會使細胞內酸中毒更加惡化。因為室外空氣中二氧化碳(CO2)的濃度是 350-400ppm,但我們呼吸吐出廢氣中的二氧化碳(CO2)濃度卻高達 40000-53000ppm,室內的,二氧化碳(CO2)濃度不可以超過 1000ppm,如果關緊門窗睡覺時,或是開車沒有換氣,房間內、車內的 CO2 濃度一定會超過一萬 ppm,這樣一來細胞內就會累積更多的碳酸:CO2+H2O H++HCO3-,人會感覺昏昏沉沉,一直睡不飽或打鼾,甚至發生睡眠呼吸中止症。


四、把細胞內的酸毒排到尿液中

這些廢棄物必須被排放到細胞外面進入血液中,再經由腎臟排到尿液膀胱中,由於酸性的廢棄物比鹼性的多,因此正常人的尿液應該都是酸性的,尿液的酸鹼值必須維持在 pH5 才算正常。

每個人自己都可以用尿液試紙做尿液檢測,如果所檢測到尿液的 pH 並不是 pH5 的酸性,而是 pH7 中性或 pH8pH9 鹼性,那就表示您尿液中酸性物質不夠,因為酸性物質都堆積在細胞內排不出來。

根據 1953 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Hans Adolf Krebs 發現,氫跟氧在細胞內的粒腺體中會合成水 H2O,同時產生了 ATP 能量,因此一個細胞內要是堆積了很多酸,也就是有細胞內酸中毒的人,如果能補充純水電解或轉換成的,絕對安全的 4%氫氣(H2),氫氣就會在細胞內跟氧 O2製造出大量的內源性生成水,這些水會把堆積在細胞的酸毒沖洗到細胞外面,進入血液中,再排到尿液膀胱中,因此補充了幾個小時的氫氣後,再做尿液檢測,就會發現尿液的 pH 值逐漸降低,由鹼性變成酸性,例如 pH8 降到 pH7pH7 降到 6pH6 再降到 pH5,表示細胞內的酸已經被排掉了。

由於細胞內酸過多,也就是細胞內酸中毒,是疾病的源頭,腸道正常的人,腸道裡面的益生菌,每天會製造出 14 公升的氫氣(H2),如果腸道不好產氫菌不足,可以每天補充氫,把細胞內的酸排出更多,把尿液維持在酸性,人就可以更加健康。除了補充氫氣(H2),也要經常保持空氣流通。

如果把血液中的酸也中和減少,就可以把血液的酸鹼值保持在正常的 PH7.35-7.45 的正常範圍內,這樣一來,由於血液中已經沒有過多的酸可以排了,因此尿液的 pH 又會再慢慢提升。

我們一定要把細胞中的酸性廢棄物、血液中的正常酸鹼值 pH,以及尿液中的酸鹼值 pH 三者搞清楚,不能混淆,這三者是完全不同的東,但關係又非常密切

細胞內部的酸性廢棄物,被排得越乾淨越好,細胞內的 pH 固然是可以儀器來測量,但並不實用,我們只要利用尿液檢測試紙,鹼測補充 H2前後的尿液 pH 變化,就可以間接推斷細胞內的酸毒有無被排放出來。

又有人把「尿酸」跟尿的酸鹼值搞混;「尿酸」是一種在血液中及尿液中可見到的結晶體,乃是蛋白質分解代謝所產生的廢棄物,而尿的酸鹼值則是指尿液呈酸性或鹼性,以 pH 來表示,pH>7 的為鹼性,pH<7 的為酸性。


五、接棒完成兩位諾貝爾醫學獎偉人未竟的志業

細胞內酸中毒不僅與癌症有關,也是大部份疾病的源頭(百病同源),而 H2就是解決細胞內酸中毒的最有效解方。對 H2有深入研究的專家學者們都異口同聲預測,「氫分子醫學」未來必將徹底改變人類現行醫療產業的面貌。

1931 年諾貝爾獎得主 Dr. Otto 的貢獻鮮少被人提起,而 1953 年諾貝爾獎得主 Hans Adolf Krebs所發現的 TCA cycle(後人稱之為 Krebs cycle),也只有在生理學及生化學教科書上才會提到,臨床上被運用的機會並不多。Dr. Otto Intracellular Acidity 致癌說,未曾獲得臨床腫瘤醫學界重視的原因,乃是因為沒有任何藥物(除了 H2之外)能降低細胞內酸中毒的程度。

作者把原本用來喝的純水,以電解或質子膜交換的方式轉換成為氫氧雙合氣體:2H2O 2H2+O2H2被吸入人體後,在細胞內粒腺體中釋放出能量 ATP 的同時,又再跟 O2結合成為水,這跟汽車氫燃電池中的 H2與空氣中的 O2起作用,驅動了汽車又排出水(廢棄物)的原理是一樣的。人體其實就是一部以食物中氫原子(H)為燃料的「氫燃料電池生物」。

作者只用一把 H2鑰匙,就打通了兩個不同醫學領域的大門,也就是利用 1953 年諾貝爾獎得主 Krebs H2O (Endogenesis water),把 1931 年諾貝爾得主 Dr. Otto Intracellular acidity (細胞內的酸) 沖洗到細胞外,由尿液排出體外,解除了細胞內酸中毒的危機。

作者推動氫分子醫學的終極目標,就是希望有朝一日,H2能成為全世界的標準醫療處方,不論生了什麼病,都必須先檢驗尿液 pH,且用 H2排除細胞內酸毒,尤其是癌症患者,更有必要先把細胞內酸毒排掉,如果無法改善,再交由腫瘤專科處理,目前已經有多位已痊癒之癌末患者可作見證。作者對於H2對人體作用的原理,如跟 Dr. OttoKrebs cycle3D EEGHRVurine pH 的連接,作者的見解已領先全世界氫分子醫學研究所發表過的論文,並已經成立了「台灣氫氣應用研究推廣學會」,將擇日串聯全世界的氫分子醫學專家,在台灣舉辦氫分子醫學大會。

證明細胞內酸中毒是否有被改善的證據,就是檢測尿液的酸鹼值(pH)。正常人的尿液為偏酸性:pH5;有細胞內酸中毒者,尿液 pH 介於 pH7-9 之間。補充若干量的 H2後,尿液 pH 會降到 pH5,表示細胞內的「酸」已被排出到細胞外,進入尿液中。另外用於證實腦神經細胞酸中毒是否有改善的最重要依據,就是做 3D 立體腦波(3D ElectroEncephaloGram3D EEG)及自律神經檢測(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腦神經細胞中毒改善後,3D EEG HRV 就會立即獲得改善,這就是為什麼補充H2對於精神神經疾病患者會有立竿見影效果的原因。



六、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作者之所以能獲得貫通前後兩位諾貝爾獎得主領域成就的機遇,解決了人類醫學史上亙古未解的Intracellular acidosis 難題,竟然是緣自於本身的一場大病。

作者 57 歲時,可能由於擔任急診科醫師,值班過勞期連續通霄未闔眼,有一天毫無預警突然爆發瀕臨糖尿病昏迷(HHNK)重症,空腹血糖高達 500mg/dl (正常人<100mg/dl),飯後血糖 1000mg/dl,尿糖 4+(正常為-),糖化血色素(HbA1c)13.5%(正常人 6%以下),三酸甘油酯 1200mg/dl(正常為<150mg/dl),由於藥物療效不佳,幾近絕望時,才悟出「生酮飲食 H2排細胞內酸毒自然療法」並身體力行,如今已不必依賴任何降血糖、胰島素藥物。用此自創的自然療法,把尿糖維持在正常(-)的良好狀況,3D EEG HRV 都維持在 40 歲的標準,而且沒有受到任何糖尿病併發症器質性病變波及。

由於細胞內酸中毒(Intracellular acidosis)是大部分疾病的源頭,近十年來,作者用生酮飲食 H2排細胞內酸毒的自然療法,協助了上萬名罹患各種新陳代謝、自律神經失調、腦神經疾病、精神疾病重症,中藥物罔效的患者恢復健康,成功幫他們遠離吃了對人體留下一堆副作用,但卻只能治標,甚至完全無效,無法阻止病情惡化的藥物。

本書所敘,並非純學術申論,除了自身的親身經歷,更是以這自然療法治療過上萬名患者的臨床心得累積。

作者徹底實踐「百病同源,百病同療」的理念,這裡所謂的「同源」就是指「細胞內酸中毒」,所謂「同療」,就是指執行「以 H2排細胞內酸毒」行動。「細胞內酸中毒」這疾病的源頭,可以表現在任何一種器官,若只是針對器官來吃藥治標,暫時把不舒服的症狀緩解壓制掩蓋起來,如服用消炎止痛、止暈、降血壓、降血糖、降尿酸,而不把「細胞內酸中毒」消弭,恐怕只能落入以「拖待變」的窘狀。

有感於自身年屆古稀,來日無多,故在此書中,毫無保留的將此如何藉由預防細胞內酸中毒使人不生病,既使生了病,也可以透過排掉細胞內酸毒的方法,來達到痊癒而不必動用到藥物的「秘方」公諸於世,希望全人類都能受惠。



生酮飲食臨床療癒體驗 作者:王群光醫師 電子書

回目錄:https://kdnaturapathic.blogspot.tw/2018/03/blog-post.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